忘记密码?

关闭
手机版    当前所在城市:广州 [切换城市]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作者:云锦家教网   电话:156-2277-6772黄老师   发布时间: 2023-12-04    分类: 

2023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积累运用(29分)

1. 默写古诗文。

1)蒹葭苍苍,__________。(《诗经》)

2)高峰入云,__________。两岸石壁,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5)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__________,人奚足算哉

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为书信的代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 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jīn  gē tiě  mǎ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piāo yì,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我们从古诗中___________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___________,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____________出蓬勃生机。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yōu xián             2)jīn  gē  tiě  mǎ             3)piāo yì     

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获取            与时俱进            迸发

B. 汲取            与时俱进            焕发

C. 获取            与日俱增            焕发

D. 汲取            与日俱增            迸发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B. 读诗不仅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C.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体验,而且能够增强精神境界。

D.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将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是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以来发射的首颗也是唯一一颗高轨备份卫星。据悉,该卫星“入列”后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肩负起提升系统服务连续性和健壮性的重任。

材料二

北斗科技工作者感言:

①确保任务成功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②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注定艰难,尤其是在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披荆斩棘闯出来一条路。

③我们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力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 材料一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

7. 请根据材料二写两个句子,与例句形成一组排比句,突出北斗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品质。

例句:使命必达,是北斗人永恒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名著。(6分)

8. 下列有关《西游记》的情节,都写到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儿咒》的一项是(   

A.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B. 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C. 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 D. 四圣试禅心、车迟国斗法

9. 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1)鲁智深(《水浒传》) (2)祥子(《骆驼祥子》) (3)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示例:

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

二、阅读(41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闻寡人之耳者

3)时时而间进

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B.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 何宜屡得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 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1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14.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读无字之书

齐夫

①周恩来早年曾题对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他告诫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要选良友、诤友;读书要注重实践,会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

②书分有字书与无字书。有字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字书是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会读书的人,读有字书,也读无字书,既从书籍中学到知识,也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古往今来,那些事业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既善于读有字书,又善于读无字书。然而,现实中常有人只重视读有字书而不善于读无字书,不能经世致用,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只会读有字书而不会读无字书,就好比单腿走路,所行不速,更行不远。因此,要善读无字之书。

③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良友既可带来学识见地上的进步,也可使视野胸襟开阔。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如古代的管鲍之交、高山流水、桃园结义等,都歌颂了友谊的珍贵。现代的鲁迅与瞿秋白,陈寅恪与王国维,冰心与巴金等,也是惺惺相惜,情同手足,获得了友谊和事业上的双赢。

④善游历,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知读书,不懂开眼看世界,就是读死书。读死书,不易消化,更难吸收。李白在《嘲鲁儒》诗中写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其中的鲁叟就是读死书之人。走遍天下,广接地气,亲自参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这书就算读活了。王阳明也是读书人,可他年轻时就遍走四方,留心地势地貌,了解民风民情,后来屡立战功,所向披靡。

⑤多经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王阳明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成熟了,就会遇事不慌,做事有道,成事有方。

⑥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也是一部无字大书。读书人只有主动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拥抱生活、认识社会,才能成为社会的主角而不是看客,顺势而为而不是被其裹挟。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每到一处,必进行社会调查,开座谈会,了解各方而情况。这其实是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把有字书和无字书融会贯通,以便作出正确决策。

⑦如此,读有字书时学到的知识,要通过无字书来实践、检验;读无字书时遇到的困惑,要通过有字书解惑、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般事,驶万年船。人生当如此。

(选自《前线》2022年第10期,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段引用周恩来的自勉对联,意在引出既要会读有字书,又要会读无字书的观点。

B. ②段把事业成功者和不善读无字书者作对比,突出了前者比后者更善于读有字书。

C. ③段列举鲁迅与秋白、冰心与巴金等事例,论证了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D. ⑥段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了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16. 选文④⑤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17. 小粤所在学校将到外地与某中学联合开展“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他担心参加活动影响学习,不愿意参加。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请结合选文内容,劝他参加此次活动。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圆

李春华

①家乡的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

②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谁承想,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起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兵家不愿光顾。

③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

④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哟喂,皮肉是滋溜滋溜地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

⑤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孩子,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嚼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

⑥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马车。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

⑦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

⑧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

⑨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举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

⑩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

⑪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孩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

⑫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

⑬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了,在我头上轻抚了一下说,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个鬼脸,吐吐舌头,笑着跑出后院。

⑭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块“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

(选自《青岛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岐黄: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18. 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伏笔:咱要用之于民        照应:_____________

19. 结合选文内容,写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1)桂圆甜吧?

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

20. 选文中的“我”是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1. 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讲好中医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牌匾的历史内涵切合节目主题。请你代“惠仁堂”的传人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这块牌匾。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节目主题。

三、作文(50分)

22. 请以“这一次,我全力以赴”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引用地址: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关键词: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以上整理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2-至今 云锦家教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 粤ICP备20081230号
网站地图 sitemap 360地图    教学资源往年中考高考真题
15622776772